新媒体讲述“中国故事” 新时代传递“中国声音”
——第六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成功举办

1120日,由主办、传媒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苏州拉开帷幕。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408份新媒体作品为大赛注入了青春活力,引领起创新思潮。颁奖典礼上,苏州市委宣传部、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和媒体大咖齐聚一堂,对青年学子通过作品传递出的思想深度和专业水平给予高度肯定。


本届大赛以“同筑创意梦 青春向未来”为主题,旨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增进高校与业界之间的互动交流。大赛分为视频类、音频类、全景图类和创意创业类四大赛道,共计50件获奖作品脱颖而出。创作者紧紧围绕“中国精神”“中国抗疫”“青春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数字中国”“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创意构思,内容积极向上、立意高远。

大赛颁奖典礼于20日晚间在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苏州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合作处(新闻发布处)处长郭恺,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董召勤,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茅海燕,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丁姗,团委副书记徐娜,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朱履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宁正法,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副院长谷鹏,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海英出席活动。

郭恺为典礼致辞。他指出,在信息化时代,应当紧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找准内容切入点,采用形象化、案例化的生动方式,将耳听和眼界结合起来,用具体细节呈现好“中国故事”。他鼓励“Z世代”“后浪”们积极投身新媒体事业,热爱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学会利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李孝峰在致辞中表示,关注新媒体、发展新媒体是这个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作为最富活力和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学子理应走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前列。传媒学院作为我校新闻传媒人才高地,要牢牢把握省市校三方共建契机,聚拢创新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快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新媒体人才,潜心打造高层次、高规格、高水平的新媒体育人品牌。 


陈龙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青年学子的高度赞扬,并指出新媒体创新创业的路就在青年脚下延伸,希望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能做出创新性的尝试,朝着目标,不忘初心,共同努力抵达中国新媒体创业辉煌的彼岸,助力新媒体产业大国和产业强国建设。


本届大赛共评出获奖作品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31项,以及组织奖5项。现场各位领导专家分别为获奖作者和获奖单位颁奖。





以贯彻落实人才培养、产研同构、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宗旨,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是传媒学院精心打造的连续性品牌活动,在学界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已顺利举办了六届,孵化出一批高质量的新媒体创新创业项目,产出了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实践作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的举办持续激发了青年人的创新创业潜能和媒体实践热情,成为集聚创造力、想象力和感召力的精神盛宴。青年强,则国强,在这群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年轻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高校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果,也能感受到一个文化大国即将在青年人的创新创造下焕发新的生机,实现向文化强国的飞跃。


(传媒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